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管理费征收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06:19:43  浏览:808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管理费征收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管理费征收管理办法
  【时 效 性】有效
  【颁布机关】自治区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1992/11/04
  【实施日期】1992/11/25
  【内容分类】畜牧
  【发布文号】新政函247号
  【备  注】1992年11月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函[1992]247号文批准 1992年11月25日自治区畜牧厅发布施行 新牧草字[1992]37号 根据1997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发[1997]97号文修订
【正  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管理费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保护、管理、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原,提高草原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草原法〉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草原管理费的征收使用原则是取之于草、用之于草、以草养草,不断提高草原生产能力,严格管理合理使用。
第三条 草原管理费的使用范围是草原的保护、改良、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 凡使用草原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所在县(市)的草原监理部门交纳草原管理费。
(一)国营农、牧、林场及其职工使用的草原;
(二)乡、村所属农牧场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草原;
(三)乡、村农牧民使用的草原;
(四)县、乡、村集体使用的草原;
(五)工业生产单位发展副食品生产使用的草原,商业食品企业使用的草原及部队、机关团体畜牧业生产使用的草原;
(六)生产建设兵团师(局)直属企、事业单位和农牧团场及其职工使用的草原。
第五条 草原管理费根据草原不同季节和面积全年一次征收,征收标准分按面积征收和按牲畜头数征收两种。凡已领(发)草原使用证的,按草原使用面积征收;未领(发)草原使用证的按牲畜头数征收。
一、按面积征收:
1、天然放牧草原;
季节草场 夏牧场 春秋牧场 冬牧场 夏秋牧场 冬春牧场 冬春秋牧场 全年牧场
征收标准元/亩 0.05 0.02 0.02 0.03 0.01 0.02 0.03
2、围栏放牧草场,按放牧利用时间每亩月收费0.15元;
3、天然割草场,每亩年收费1.0-1.2元;
4、国家投资兴建的人工草场,每亩年收费1.5-2元。
二、按牲畜头数征收:
小畜年收费0.6元,大畜年收费1.2元。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减征或免征草原管理费:
(一)草原使用单位和个人自筹资金开发建设的人工草场,3年内免征草原管理费,3年后按原天然草场收费标准征收草原管理费,并按新增的生产力重新核定载畜量;
(二)积极开发利用边远草场放牧者,可减收30-50%草原管理费;
(三)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产草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草原,经县(市)草原监理部门核实后,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可减征或免征草原管理费;
(四)军烈属、抚优对象及贫困户使用的草原,监理部门核实后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可酌情减征或免征草原管理费。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增收草原管理费:
(一)草原使用单位和个人承包使用的季节草场,不按时转场,造成季节草场过牧者,按原标准3倍征收草原管理费。连续过牧2年以上者,由所在县草原监理部门收回该单位或个人承包的季节草场使用权,在向当地主管部门做出保证和改正之前不给其另行调剂草场;
(二)草场使用单位和个人,应按县草原监理部门和畜牧部门核定的载畜量在其承包的草场上放牧,不得超载,因超载造成过牧者,要限期改正,并采取措施恢复草场,凡接到通知在半年内不改正者,则按3倍征收草原管理费;
(三)农业生产单位或农村个人饲养的牲畜在牧区草场放牧,或由草原使用者代牧,在允许载畜量范围内按收费标准2倍征收草原管理费。凡超载造成草场退化、植被破坏的,责令限期治理,恢复草场,并按3倍征收管理费;
第八条 收购或贩运牲畜过境,沿途需要在草场放牧的,应征得草原承包者同意,在当地草原监理部门办理过境通行证并交纳过境放牧管理费。收费标准由县(市)草原监理部门会同当地财政物价部门参照草原管理费标准制订。其费用的50%用于对草原承包者的补偿。
第九条 草原管理费统一由县(市)草原监理部门直接向使用草原的单位或个人征收,县草原监理部门也可委托各乡(镇)场、(乡草原站、乡草原监理员等)代为征收。
第十条 跨县(市)放牧使用的草原,其草原管理费,由草原使用单位所在县(市)的草原监理部门收缴。
有协议、合同明确说明是租借关系的(不是历史习惯放牧界线)草原,其草原管理费交给借出草场单位所在县草原监理部门。
第十一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局)直属企、事业单位和农牧团场及其职工使用的草原,其草原管理费由兵团草原监理站统一收缴,按地(州)草原监理部门上交自治区草原监理站的标准统一上交自治区草原监理站。
兵团所属各生产单位按协议借用地方草场的,其草原管理费仍应交给借出单位所在县草原监理部门。
第十二条 使用草原的单位和个人,每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向县(市)草原监理部门(或乡草原站、乡草原监理员)交纳草原管理费;县(市)草原监理部门每年11月按规定的比例向地(州)草原监理部门上交,地州草原监理部门每年12月向自治区草原监理部门交纳草原管理费。
第十三条 县以上各级草原监理部门负责草原管理费的管理和使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各级草原监理部门对草原管理费应单立帐户单独核算。对征收和提留的草原管理费(含各乡、镇、场留成部分)中应纳入各级育草基金的部分单独核算,按计划分级管理使用,连年接转,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 各级草原监理部门草原管理费的使用比例:
(一)乡(镇)场(含国营牧场)按本乡(镇)场征收草原管理费总额的50%留成,50%上交县(市)草原监理部门;
(二)县(市)草原监理部门将所辖各乡(镇)、场上交的草原管理费70%留存本站管理使用,30%上交地(州)草原监理部门;
(三)地(州)草原监理部门将所辖各县(市)上交的草原管理费总额的70%留在本地(州),30%上交自治区草原监理部门(伊、塔、阿三地区20%上交自治区草原监理站,10%上交伊犁州草原监理所)。
第十五条 各级草原监理部门留成的草原管理费,年初由各级草原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年度草场管理费的使用计划,报上一级草原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由各级财政按计划监督使用。各级草原主管部门按计划掌握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十六条 各级草原监理部门留成的管理费60%纳入育草基金,30%留作监理部门的业务经费(包括聘用乡〈镇〉场草原监理人员开支及购置草原工作用仪器设备,草原防火器具),10%作为草原新技术试验推广和人员培训(草原技术推广,草原管理、监理人员培训等)费。
第十七条 跨县(市)放牧收取的草原管理费应单列入帐,用于跨地区放牧的草场上。
第十八条 上级草原监理部门和财政、物价、审计部门有权对下级草原监理部门有关草原管理费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下级草原监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乡(镇)场的草原监理员要如实反映情况。
草原监理部门征收草原管理费必须领取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票据。
第十九条 对延期交纳草原管理费的单位和个人,应按月加收5%的滞纳金。
第二十条 对拒绝交纳草原管理费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征应交纳的草原管理费。
第二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草原管理费的单位和个人,由财政、审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查处。
第二十二条 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失的,由主管部门给予批评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畜牧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各地、州可结合当地情况,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自治区政府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附件附英文)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附件附英文)

1991年3月6日,国务院

通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近几年,许多地方在一些知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相继建立起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关于“继续推进‘火炬’计划的实施,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精神,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决定,1988年批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之后,在各地已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再选定一批开发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现通知如下:
一、国务院批准经国家科委审定的下列2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京浦口高新技术外向型开发区、沈阳市南湖科技开发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安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南湖—南岭新技术工业园区、哈尔滨高技术开发区、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福州市科技园区、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科技工业园、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高技术开发区、兰州宁卧庄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分别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内,也确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国务院授权国家科委负责审定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域范围、面积,并进行归口管理和具体指导。
四、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制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附件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附件二)和国家税务局制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附件三),请遵照执行。
五、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管理、出口创汇留成按现行规定执行外,其余仍按《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执行。
依靠我国自己的科技力量。促进高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加强领导,大力扶持,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附件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
第一条 为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关政策规定,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本办法认定。
第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市科委)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管理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监督本办法的实施。开发区办公室在人民政府领导和省、市科委指导监督下,具体办理高新技术企业的审批认定事宜。
第四条 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划定高新技术范围如下:
(一)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
(二)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
(三)光电子科学和光电一体化技术
(四)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
(五)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
(六)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
(七)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
(八)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
(九)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
(十)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
(十一)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本高新技术范围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补充和修订,由国家科委发布。
第五条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具备下列各项条件:
(一)从事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范围内一种或多种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单纯的商业经营除外。
(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三)企业的负责人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科技人员,并且是本企业的专职人员。
(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
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
(五)有10万元以上资金,并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六)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每年总收入的3%以上。
(七)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收入,一般由技术性收入、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一般技术产品产值和技术性相关贸易组成。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以上。
技术性收入是指由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的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工程设计和承包、技术出口、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以及中试产品的收入。
(八)有明确的企业章程和严格的技术、财务管理制度。
(九)企业的经营期在10年以上。
第六条 兴办高新技术企业,须向开发区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开发区办公室核定后,由省、市科委批准并发给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第七条 开发区办公室应定期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考核。不符合上述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得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政策规定。
第八条 列为高新技术产品的期限一般为5年以内,技术周期较长的高新技术产品经批准可延长至7年。
第九条 高新技术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合并、分立、转业、迁移或歇业的,须经开发区办公室审批,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
第十条 开发区内,按国家规定全部核减行政事业费实行经济自立的全民所有制科研单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经开发区办公室核定,可转成高新技术企业。
第十一条 本办法替代原由国家科委颁布的《关于高技术、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标准的暂行规定》。
第十二条 各省、市科委应就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原有实施细则凡与本办法不符的,应依据本办法修正。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国务院批准之日起实施。

附件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扶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按照国家科委制定的《国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条 本规定包括除税收政策之外的各项优惠性政策。
第四条 有关进出口货物的关税优惠问题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开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领进口许可证,海关凭出口合同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准文件验收。
(二)经海关批准,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设立保税仓库、保税工厂。海关按照进料加工的有关规定,以实际加工出口数量,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产品税、增值税。
(三)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者另有规定的产品以外,都免征出口关税。
(四)保税货物转为内销,必须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和海关许可,并照章纳税。其中属于国家实行配额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产品,需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补办进口手续和申领进口许可证。
(五)高新技术企业用于高新技术开发而国内不能生产的仪器和设备,凭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经海关审核后,免征进口关税。
海关认为必要时可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设置机构或派驻监管小组,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管理。
第五条 有关进出口业务的规定。
(一)经经贸部批准可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设立技术进出口公司,以推动同新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二)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出口业务开展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授予外贸经营权。根据业务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第六条 有关资金信贷的规定。
(一)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积极支持,尽力安排其开发和生产建设所需资金。
(二)银行可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排发行一定额度的长期债券,向社会筹集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
(三)有关部门可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条件比较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创办风险投资公司。
第七条 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性基本建设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安排建设,优先纳入当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第八条 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免购国家重点建设债券。
第九条 高新技术企业所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凡是各项指标达到同种进口产品的水平,并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经国家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审定后,列入国家限制进口商品目录,并按现行进口管理办法控制进口。
第十条 高新技术企业开发的属于国家控制价格(包括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的新产品,除特定品种须报物价部门定价外,在规定的试销期内,企业可自行制定试销价格,并报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备案。经营不属于国家控制价格的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可以自行定价。
第十一条 高新技术企业用于高新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仪器、设备,可实行快速折旧。
第十二条 在不影响上交中央财政部分,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高新技术企业所缴各项税款,以1990年为基数,新增部分5年内全部返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用于开发区的建设。
第十三条 高新技术企业的商务、技术人员1年内多次出国的,按1990年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科委〈关于简化高技术、新技术企业部分人员多次出国审批手续请示〉的通知》执行。
第十四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安排劳动就业和招收职工时,要优先考虑高新技术企业对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归国专家的需求。
第十五条 经国家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六条 国家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将定期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检查。对于其中管理不善或进展缓慢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中止其优惠政策的实行,直至取消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资格。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家科委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国务院批准之日起执行。

附件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限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内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开发区企业)。
第三条 开发区和开发区企业的认定条件和标准,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范围,按国家科委制定的统一规定执行。
第四条 开发区企业从认定之日起,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第五条 开发区企业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当年总产值7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核定,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第六条 新办的开发区企业,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从投产年度起,2年内免征所得税。
对新办的中外合资经营的开发区企业,合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可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头2年免征所得税。
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域范围内的开发区企业,是外商投资企业的,仍执行特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税收政策,不受前两项规定的限制。
免税期满后,纳税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在一定期限内给予适当减免税照顾。
第七条 对内资办的开发区企业,其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可暂免征收所得锐;超过30万元的部分,按适用税率征收所得税。对其属于“火炬”计划开发范围的高新技术产品,凡符合新产品减免税条件并按规定减免产品税、增值税的税款,可专项用于技术开发,不计征所得税。
第八条 对内资办的开发区企业减征或免征的税款统一作为国家扶持基金,单独核算,由有关部门监督专项用于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开发。
第九条 开发区企业属联营企业的,其分给投资方的利润,应按投资方企业的财务体制扣除开发区缴纳的税款后,补缴所得税或上交利润。
第十条 内资办的开发区企业,一律按照国家现行规定缴纳奖金税。但属下列单项奖励金,可不征收奖金税:
(一)从其留用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净收入中提取的奖金,不超过15%的部分;
(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按国家规定从出口奖励金中发放给职工的奖金,不超过1.5个月标准工资的部分;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其它免税单项奖。
上述(一)、(二)两项合并计算的全年人均免税奖金额,不足2.5个月标准工资的,按2.5个月标准工资扣除计税;超出2.5个月标准工资的,按实际免税奖金扣除计税。
第十一条 内资办的开发区企业,以自筹资金新建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用房,按国家产业政策确定征免建筑税(或投资方向调节税)。
第十二条 开发区企业的贷款,一律在征收所得税后归还。
第十三条 开发区内的非开发区企业,按国家现行税收政策规定执行,不执行本规定。原认定的开发区企业情况发生变化,已不符合开发区企业条件和标准的,也不再执行本规定。
第十四条 过去凡与本规定有抵触的税收政策,一律废止,改按本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国务院批准之日起执行。

Appendix I: Conditions and Measures on the Designa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Nation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ment Zones
Appendix I: Conditions and Measures on the Designa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Nation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ment Zone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March 6, 1991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Science Commission in March, 1991)
Article 1
These Measures are formulated to implement the relevant policy and
provisions on the nation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 approved by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rticle 2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nation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Development Zones) shall be identified and designated according to these
Measures.
Article 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in each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municipality, planned separate cit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at provincial and city level) shall be the
authority in charge of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esigna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Zones administer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each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municipality
planned separate city, and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The Development Zone Office shall,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and the leadership and supervision of the science
commission at provincial and city level, specifically handle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esignation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Article 4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s divided into following categories:
(1) microelectron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 space science and aerospace and aeronautical technology;
(3) optoelectronics and optical,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integration
technology;
(4) life science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5) material science and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6) energy science and new energy, high efficient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7)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8) earth science and ocean engineering;
(9) basic matter science and radiation science;
(10) medical science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1) other new process or new technology applicable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e categories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shall be supplemented and
amended from time to time according to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and shall be published by the State Science Commission.
Article 5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shall be knowledge-intensiv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economic enterprises.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within the Development Zones must meet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1) they are engaging in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sale of one or more high technologies within the scope of Article 4 and
their products. However, pure commercial distribution of such technologies
and their products are excepted;
(2) they are practicing independent accounting, autonomous operation
and bearing their own profit and loss;
(3) the persons in charge of the enterprises with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sale of the products in their enterprises, and
shall be the full time personnel of the enterprises;
(4) scientist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college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shall account or more than 30% of all the staffs of the
enterprises; scientist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shall account or more
than 10% of all the staffs of the enterprises.
For those labor-intensiv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engaging
in the production or service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scientist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college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shall account or more than 20% of all the staffs of the enterprises;
(5) they have more than RMB 100000 yuan as their own funds, as well as
appropriates places of business and facilities correspon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scale of business activities;
(6) more than 3% of the gross revenue of the enterprises shall have
been allotted as expense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7) the gross revenues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shall be composed of technology income, value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value of the ordinary technological products and
technology-related trade. The aggregate of technological income and value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shall account of more than 50% of
the annual gross revenue of the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come shall mean income derived from technical
consultancy, technology transfer, technology contributed as equity
investment, technical services, technical training, tech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tracts, technology export, adoption and acquisition of
imported technology and trial productions;
(8) they have specific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and strict technical
and financi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9) their terms of operation shall be more than 10 years.
Article 6
An applic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Development Zone Office, after the Development Zone
Office has examined and determined, the application shall be approved and
a "Certificate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 shall be gran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at provincial and city level.
Article 7
The Development Zone Office shall examine and verify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set forth in Article 5
on a regular basis. Thos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hat do not
meet the above conditions shall not be entitled to the policies and
provisions of the nation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
Article 8
The duration of those classified as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shall be within 5 years, and duration of thos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that have a longer technological cycle shall upon approval be
extended to 7 years.
Article 9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hat alter their scope of
business, merge with or separate from other entities, change their
production line, redomicile or wind-up shall apply to the Development Zone
Office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shall undertake corresponding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nd tax registration.
Article 10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s with the ownership of the whole people in
the Development Zones whose administrative and operational expenses have
been reduced pursuant to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State, that practice
independent accounting and that meet the conditions set forth in Article 5
may, upon verification by the Development Zone Office, be converted into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Article 11
These Measures shall replace Interim Provisions on the Conditions and
Standards for the Designa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Article 1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s in each province and city shall
adopt implementing rules based on these Measures. The existing
implementing rules that do not conform to these Measures shall be amen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Measures.
Article 13
The State Science Commission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mendment to these Measures.
Article 14
These Measures shall be implemented from the date of approval by the
State Council.

Appendix II: Interim Provisions on Certain Policies Concerning Nation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Appendix II: Interim Provisions on Certain Policies Concerning Nation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March 6, 1991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Science Commission in March, 1991)
Article 1
These Provisions are formulated to further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in our country, and to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Article 2
These Provisions shall apply to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the nation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which
have been designated pursuant to Conditions and Measures on the
Designa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Nation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made by the State Science
Commission.
Article 3
These Provisions include various preferential policies except those of
taxation.
Article 4
Preferential treatment on customs duties concerning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goods shall be handled as follows:
(1)Import of raw materials and spare parts and components by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established in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for the manufacturing of export products shall
be exempted from import license requirement, and the Customs shall clear
the goods upon presentation of export contract and approval document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
(2)When approved by the Customs,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may set up bonded warehouse or bonded factories in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The Customs shall, pursuant to
relevant provisions on processing with imported materials, exempt import
duty and product tax and value added tax for the import stage based on the
actual manufactured and exported volume.
(3)Export products manufactured by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shall be exempted from export duty except for those products
whose export are restricted by the State or regulated by other provisions.
(4)If the goods under bonds are to be sold domestically, then
approval from the original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uthority and customs'
permission must be obtained and duties shall be paid according to the law.
For those products that fall into the quota and import license
administration by the State, the application for approval of import shall
be submitted and approved and import license shall be applied for.
(5)For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that can not be produced domestically
and are needed by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ies, import duty shall be exempted by
the Customs upon presentation of the approval documents of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uthority which are examined and verified by the Customs.
When the Customs deem necessary, it may set up offices or station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group in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s to administer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goods.
Article 5
Provisions concerning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1)When approved by MOFERT, technology import and export companies may
be established in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to enter into
international market.
(2)Pursuant to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thos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hat have a good record of conducting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shall be granted rights to engage in foreign trade. When
necessitated by business operation and approved by relevant department,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may set up branches and subsidiaries
abroad.
Article 6
Provisions on funding and credits.
(1)The banks shall provide active support to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 and shall endeavor to arrange funds needed in their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2)The banks may arrange the issuance of long-term bonds within
certain quota by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s so as to
raise funds from the society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3)Relevant departments may establish venture capital funds for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in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In the more matured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venture capital companies may be
set up.
Article 7
Ca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shall be arranged for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uniform planning, and shall be given priority in having the
same included in local fixed asset investment scale.
Article 8
When approved by local people's government,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may be exempted from subscribing the bonds for State Key
Construction.
Article 9
If all the indicators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developed by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have reached the
level of the imported products of the same kind, and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posses certain production capacity, after the
review and determination by the State Science Commission and relevant
department, such products shall be controlled pursuant to the existing
import administration measures.
Article 10
New products development by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whose pric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State (including the prices fixed by
the State and prices guided by the State), the enterprises may fixed the
sales promotion prices by themselves and file the same with the pric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and its superior department in charge within the
prescribed sales promotion period, except that the prices of certain type
of products shall be determined by the pric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he enterprises may fix the price of thos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which are not subject to the price control of the State.
Article 11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used by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may adopt 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Article 12
Provided that the portion to be handed over to central treasury shall
not be affected, when approved by local people's government, all taxes and
charges paid by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1990 shall be
used as a base figure. Any additional taxes paid on top of that shall
within 5 years be fully refunded to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and shall be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zones.
Article 13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who make multiple trips abroad shall follow the Guo Ban Fa
(1990) No. 9 Document.
Article 14
When arranging employment and recruiting employees, each region and
each department shall give prior consideration to the needs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for graduate,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returned Chinese students and exports from abroad.
Article 15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each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municipality or planned separate city wher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 arrived by the State are situated may adopt
detailed implement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se Provisions.
Article 16
The State Science Commission and relevant department shall conduct
periodic inspection to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For those nation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s that are poorly managed or whose progress are sluggish, the
applicable preferential policies shall be terminated, or even the status
of national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 shall be
removed.
Article 17
The State Science Commission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Provisions.
Article 18
These Provisions shall be implemented from the date of approval by the
State council.


天津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天津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2004年7月15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
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保护。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商品和服务,也包括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的奖品、赠品或者免费服务项目。
    
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第三条 消费者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
  第四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与消费者的约定或者向消费者作出的承诺履行义务,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或者向消费者作出的承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 经营者应当尊重消费者人格,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殴打、当众盘问,不得搜查消费者身体及所携带的物品,不得张贴处罚消费者的店堂告示。
  第六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应当符合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地方或者行业强制性标准,没有国家、地方或者行业强制性标准的,应当符合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七条 经营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其经营场地、服务设施、店堂装饰、商品陈列等,应当符合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对可能存在危险的消费环境,必须在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志,说明或者标明正确使用设施、场地的方法和防止发生危险的注意事项。
  第八条 经营者经营惊险娱乐项目,应当具备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的技术条件,配备符合要求的安全设施、必要的救护人员和设施,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九条 经营者发现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可能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危害的缺陷,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并通知有关消费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或者扩大,同时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对已经售出的商品,应当采取召回措施。
  第十条 经营者提供少数民族使用的特殊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十一条 经营者向未成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应当符合其年龄、智力特点和特殊需要。不适宜未成年人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或者在不适宜未成年人消费的时间,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或者开放。
  第十二条 经营者对在经营过程中正常获知的消费者信息负有保密义务,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不得搜集与其提供商品和服务无关的消费者信息。
  第十三条 经营者不得强迫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不得强迫消费者接受附加的不合理条件,不得违背消费者意愿搭售商品或者服务。
  第十四条 经营者销售商品应当明码标价;提供服务应当事先向消费者明示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收费标准。
  经营者未按照前款规定明示商品价款和服务费用的部分,消费者有权拒绝支付。
  第十五条 经营者介绍商品和服务,应当使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文字,并就消费者的询问作出真实的答复。
  第十六条 经营者拟订合同格式条款,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与消费者权益有重大关系的合同条款,经营者应当事先向消费者提示。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逃避责任和限制消费者权利。
  消费者认为经营者提供的合同格式条款逃避责任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的,有权拒绝使用该合同格式条款。
  符合合同要约条件的商业广告、通知、店堂告示,属于合同格式条款。
  第十七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发票、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原产地证明、收费清单,经营者应当提供,不得拒绝。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将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记载于发票、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上,经营者不得拒绝。
  第十八条 经营者销售的商品应当符合质量要求,并承担商品的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因商品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国家和本市对包修、包换、包退有明确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有约定的,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或者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责任。
  经营者与消费者可以约定包修、包换、包退期限和范围,但不得低于国家或者本市规定的期限和范围。
  更换商品的包修、包换、包退期限,从更换之日起计算。
  第十九条 经营者销售有瑕疵但不影响正常使用性能的商品,应当事先明确告知消费者。
  第二十条 经营者因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而承担修理、重作义务的,应当在约定的修理、重作期限内完成;未约定期限的,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修理或者重作时,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收取费用。
  第二十一条 对在保修期限内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没有保修单位的或者经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免费为消费者更换或者退货,并应当按照不低于商品销售价款的百分之五补偿消费者。
  第二十二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质量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双方约定标准,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原价格退还货款,不得向消费者收取折旧费;遇相同商品价格上涨的,经营者还应当按照价格上涨幅度给消费者补偿。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以电视直销、互联网销售、邮购销售等方式提供的商品,应当与其广告宣传的外观、性能、质量和用途相一致,并按照承诺的时限提供商品。
  以前款方式销售的商品与广告宣传不一致的,消费者在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有权要求经营者退款或者更换,邮寄费用由经营者承担。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生产和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和卫生安全要求,不得损害消费者人身健康。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有权查验食品的质量、有效期限、产地等相关证明。
  第二十五条 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信等公共服务企业,应当将其服务项目、服务规范、收费标准向消费者公开明示,定期征求消费者对经营服务的意见。政府有关部门在拟定价格调整方案时,应当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未经法定程序,公共服务企业不得擅自改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对非因消费者原因造成计量增加的,公共服务企业不得要求消费者承担由此产生的费用。
  第二十六条 从事旅游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义务,擅自增加游览景点、娱乐、购物等项目或者提高食宿、交通工具标准的,由经营者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擅自减少合同约定项目或者降低服务标准的,应当退还相应费用。
  第二十七条 从事洗染、摄影、冲印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保证服务质量。对有重要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特殊物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可以事先达成保价约定,经营者造成保价物品丢失、损坏或者没有达到约定服务质量要求的,应当按照约定的保价价值予以赔偿。
  第二十八条 职业介绍、婚姻介绍和房屋买卖租赁、出国留学、出国劳务等中介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如实发布广告,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合法,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第二十九条 禁止经营者采取下列手段欺诈消费者:
  (一)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二)假冒注册商标,伪造质量认证标志,假冒产地,冒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他人厂名、厂址;
  (三)以虚假的价格、广告、说明、标准、样品、现场演示、有奖销售等方式诱导消费者;
  (四)雇佣他人以虚假购买或者使用等欺骗手段进行消费诱导;
  (五)利用计量手段弄虚作假,造成商品的计量不准;
  (六)提供虚假的中介服务信息;
  (七)设置虚假的或者改变真实的商品生产日期、有效期、保质期;
  (八)故意损坏或者更换不需要更换的零配件;
  (九)被退回的商品经过翻新、修理后再销售时,隐瞒翻新、修理的情况;
  (十)发现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可能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危害的缺陷,而继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欺诈消费者行为。
  第三十条 商品房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不得有下列欺诈消费者行为:
  (一)未取得商品房销售许可证或者预售许可证,将房屋作为商品房出售;
  (二)将已经售出的商品房又销售给其他消费者;
  (三)销售被依法查封、限制转移的商品房。
         
第三章 社会保护
  第三十一条 在制定涉及消费者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行业规范标准时,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当
采取适当形式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
第三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第三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受理消费者申诉后,应当按照国家或者本市的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国家或者本市无相关规定的,调查、处理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三十四条 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查处。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法查处经营者提供服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时,对可能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物品可以采取查封或者扣押措施。
  第三十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法院对消费者权益争议案件,应当方便消费者诉讼,提高审判效率,依法及时审结。
  第三十六条 新闻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工作,及时、客观宣传报道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揭露、批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压制有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真实报道。
  
第四章 消费者组织
第三十七条 消费者协会应当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各项职能。
  消费者协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分会和专门机构。
  依法成立的其他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根据其章程依法开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
  第三十八条 消费者协会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可以开展专项调查、比较、分析,向社会公布消费信息,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情况、提出建议。
  消费者协会可以参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计量、卫生、安全进行的监督检查,对制定有关涉及消费者权益的规定、行业规范和标准提出意见。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协会可以定期表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消费者协会可以向社会揭露、批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披露经核实的消费者投诉情况。
  第四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消费者协会履行法定职能,将消费者协会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四十一条 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能,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查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在三十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第四十二条 消费者协会对消费者提供证据、事实基本清楚的投诉,应当即时受理;对没有提供证据或者事实不清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消费者。
  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后,应当在六十日内结束调解;逾期消费者要求继续调解的,调解期限可以延长三十日。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根据双方要求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达不成协议的,消费者协会应当告知当事人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进行调解,不得收取费用。
  第四十三条 消费者协会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与消费者协会职能相违背的活动,不得向消费者和经营者摊派任何费用。

第五章 争议解决
第四十四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争议的,可以协商和解,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申请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五条 在解决消费争议时,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或者向消费者作出承诺的内容,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且符合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承诺执行;约定或者承诺的内容,不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且不符合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消费者与经营者因商品或者服务质量发生争议的,经营者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符合国家或者本市规定的标准;双方对质量有特别约定的,经营者应当提供证据证明符合特别约定。
  消费者对经营者提供的证据有异议的,双方可以约定委托或者由受理机关、组织指定专门机构进行检测、鉴定,所需费用由经营者先行垫付,消费者提供等额担保。检测、鉴定结果证明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不符合标准或者约定的,该费用由经营者承担;符合标准或者约定的,该费用由消费者承担。
  第四十七条 检测、鉴定的机构对消费者委托进行的商品或者服务质量检测、鉴定,具备检测、鉴定条件的,应当受理,不得拒绝。
  第四十八条 因经营者责任引起的消费争议,消费者为解决该争议而产生的交通费、邮寄费、运输费、误工费等合理费用,由经营者承担。
  第四十九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时,对已经查明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给消费者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督促经营者赔偿消费者损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依照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给予处罚的,依照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 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而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发生,或者未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报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向未成年人提供不适宜的商品或者服务,给未成年人造成损害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消费者要求退还货款或者服务费用的,经营者应当退还;拒不退还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退还,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合同格式条款;拒不停止使用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六)项至第(十)项规定,欺诈消费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欺诈消费者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超过购买商品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
  第五十八条 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行政罚款时,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民事赔偿和行政罚款的,应当先行支付民事赔偿。
  第五十九条 国家工作人员、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循私舞弊、包庇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六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15日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