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浅谈汉唐法律儒家化/陈锦良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3:30:16  浏览:98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谈汉唐法律儒家化
——试论客观看待封建法制思想(客观看待儒家思想的作用)

陈锦良


一、 封建法律史中的儒家思想之起源(汉律儒家化之封建思想史背景)
(一) 浅谈汉律之儒家化
1、汉律儒家化之开端
(1)汉律儒家化之历史背景
(2)汉律儒家化之思想背景
2、汉律儒家化的具体表现
(1)立法指导思想之表现
(2)律法方面之表现
(3)司法方面之表现(浅谈春秋决狱)
3、汉律儒家化之历史影响
(二)浅谈唐律之儒家化
1、唐初立法之历史背景
(1)随末唐初的历史背景对立法者之立法思想之影响
(2)汉律秘唐初立法思想之比对,注重民事立法完备(荀子之舟水之说)
2、唐律儒家化之具体表现
(1)立法思想方面
(2)律法之儒家——屈法伸礼以维护家族纲常伦理·家庭财产支配权,连坐制度。
(3)司法之儒家化
3、唐律在秋国法制史上的影响
(1)以礼为立法根据
(2)以礼为定罪量刑标准(上犯下,下犯上)
(3)以礼注释法律
三、在当今法制社会如何看待汉唐法律儒家化这一历史现象

浅谈汉唐法律儒家化
一、封建法制史中的儒思想想之起源。
儒家思想这一中华文明智慧的明珠产生于先秦的春秋战国之际,其缔造者是历朝历代中国文人膜拜的孔子,当时社会处于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剧烈动荡时期。在思想领域,西周以来的天赋神权观念已经动摇,反映并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也已崩溃。孔子对这些变化嗤之以鼻,希望恢复周代以礼为准则而构筑起来的社会制度,及其于这种制度而产生的社会秩序。为了这一目的,孔孟推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儒家思想核心,其中“仁”指的是仁爱之心,施于政治便成为仁政,“义”指的是公直、正义;“礼”则指的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和家庭理规范,“智”则指的是智慧及其运用,而“信”则指信用、信誉。该五常及孟子加之以“勇”被后世儒家弟子奉为常理,常理——即不可违反的真理,时时刻刻都要遵循的定理。而在后世从政的儒家学者更是将这种信条施之以政,如“仁政”、“德王天下”更出现了后面的“引礼入法”。但以“礼”做为社会行为规范在那个思想动荡,战乱纷争的时代显然是不实际也不可能的。于是经过战乱过后,秦因其商秧变法而产生的强大国力统一中国脱颖而出,秦统治者所器重的法家思想给其带来了迅速的崛起,但也因其统治的残酷而迅速瓦解,因其统治者倾向于法家思想也同时给儒家思想以——“焚书坑儒”这一重创,到了汉代,经大儒董仲儒,才又将儒家思想重新振作,并成统治者和社会的主流思想,即以儒家思想做为思想统治之工具。
一) 浅谈汉律之儒家化
汉律的儒家化始于汉武帝期,这是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开端,也正是因此,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范围之大,历史之久以至其他思想都无可比拟,正是从董仲舒开始,从法律到社会思潮,从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到家庭伦理甚至个人行为无处不及,也由此,到二十世纪上半叶,一直影响着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1、汉律儒家化之开端
既然说从汉化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或者说是其统治了中国人的思想及行为,那么儒家思想又是如何达到这一登峰造极之效果的呢?这便是汉儒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并为汉武帝采纳,进而董仲舒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又为汉武帝采纳开始的。
1)汉律儒家化的历史背景
经历了秦朝的苛政和楚汉之争的多年战乱,汉初统治者着重于重建社会生产力,实行以“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为中心统治,经过七十年的恢复发展,生产力和社会财富世大的发展和积攒,而汉初分封的诸侯王也因此而势力强大起来,构成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至此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对这种威胁似乎有些力不从心,而单纯依靠法家思想的统治又会引至秦朝灭亡悲剧的重演。据此,统治者急需一种比黄老思想更有力,比法家思想更温柔的手段来施行统治。汉武帝提出“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的诏书,而董仲舒对以《春秋》大一统之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大德施教化,辅之以刑罚,即德主刑辅,为武帝采纳,至此儒家思想重登中国政治历史舞台。
2)汉律儒家化的思想背景
汉初七十年,统治者施行以黄老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的统治,终于达到了“文景之治”的效果,但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之上,旧有的法律已不足以调解基于人们丰富的物质财富上的复杂的社会关系,而各诸侯实力的强大,而又各自为政甚至蠢蠢欲动对中央集权统治的威胁更是愈演愈烈;针对这种形势,董仲舒指出了这种思想上的混乱应以儒家经典《春秋》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以儒家礼治思想钳制社会思想和行为。另外,又结合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看到法家思想只能“诛恶”而不能“劝善”的弊端,提出了《春秋繁露·基义》中“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厚其德而简其刑”即“德主刑辅”之说。以顺应统治者的需求。
董仲舒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为重视的历史,于是将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和法家的“三纲”结合,更系统地将“三纲”论述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思想赋之以阴阳家神秘化的表述结合起来满足统治的需要。
也就是说董仲舒以儒家经典思想为基础,结合了法家、阴阳家和道家顺应天意、道法自然的思想并将儒家的家庭伦理、理想社会形态纳入了统治思想的范畴,进而在法律上影响了汉律以至历朝历代的立法和人文思想、生活习惯、道德规范,进而更使儒家思想法律化、制度化。
2、汉律儒家化的具体表现
随着董仲舒的观点被汉武帝所接受,董仲舒也因而晋身于统治阶层中较高的位置,进而对立法、司法有着重大影响,也因此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和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在立法指导思想方面
首先,董仲舒提出了“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的君权神授思想,将皇权神化,认为皇帝是百姓与上苍的中介,或者说代理,可以代天行赏或行罚。皇帝的至尊权威不受任何侵犯,否则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最严厉的刑罚。凡是侵害皇帝个人和皇权统治的行为均视为最严重的犯罪。均构成“死罪”,如“欺漫”、“诋欺”、“诬”、“废格沮事”、“诽谤”甚至“腹诽”和“阿党”,“通行饮食”、“见之故纵”等罪名,有一些是对皇权统治构成危胁的罪名但更多的是对皇帝个人权威的法律保护,即皇帝个人代表了国家意志。这与以后儒家强调皇帝的权威是分不开的,而董仲舒则利用神化将其合法化。本来法律是用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儒家化的汉律则首先赋予皇帝特殊的人格,不受任何限制。其至尊地位,在法律上规定任何侵犯皇帝言行的行为都是大逆不道的罪行,甚至心理活动都不可以,如“腹诽”罪即在心里诽谤朝政,大臣颜异因此而被杀。这正是儒家重视内在修养这一特点在立法上的表现,儒家思想中的“八目”相当重视内在修养,而儒家化后的汉律也将心理因素做为犯罪与否和犯的是什么罪的依据。针对保护皇权的法律就更是如此。
其次,董仲舒提出了“德主刑辅”之思想,法律教育互补说,而非单纯的惩罚目的说,也据此减刑了许多肉刑,使犯罪者得以改过机会,而非将其处死做为处罚目的。他主张以德教为主,兴办学校,提倡儒家教育,把犯罪苗头从心理上消灭掉。而刑罚只是辅助之作用,而不象秦朝统治以刑罚多、刑罚重,一味强调“刑以杀为威”,并且以刑罚做为目的而忽视教育的作用,这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吸取了秦朝残酷统治的历史教训,结合西汉初年统治阶层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取其中间位置的德主而刑辅,即不单纯采取法家单纯的苛刑重典不近人情的惩罚目的学说,又不单纯的以教育为唯一方式,而是采取了儒家所谓中庸之说有主有辅,而孔子的刑罚教育目的学说在这里发挥了极大作用。孔子的认为教育以德礼教化百姓,便可达到“礼仪之邦”无为而治的目的。而对于那些“斗筲之性”的人则刑罚,而这种人只占少数,因此以德礼教育为主,刑罚为辅即可将统治推向仁政,因此在汉朝的立法上比秦朝更倾向于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和家庭伦理观念的约束。其思想实质便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这便引出了——礼律融合,三纲五常的尊卑思想指导立法或者说是指导了法律的价值取向。
“三纲”二字最早见于《韩非子》这一法家著作,而“三纲五常”连用则是在董仲舒之后的《白虎通义》中。不过对“三纲五常”作全面、系统论述的还是董仲舒,可以看得出董仲舒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结合了法家、阴阳家及道家之说,并为之所用,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基义》中说:“凡物必有合…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及“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又说“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而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君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基于这种思想指导在立法过程中很多汉律的条文都体现了这一思想根源,也使“三纲”除了做为一种道德规范外,更成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规范,至此个人、家庭、社会与政治统治从行为规范到法律制度形成了内在的统一。
而“五常”之道是董仲舒在汉武帝一次策问中提出,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维护大一统政治局面,他说:“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王者修饰,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可见“三纲”是用以约束臣民,而“五常”则延及范围包括君主,以礼区分社会等级的尊卑制度和行为标准,而“仁、义、礼、智、信”则是整个社会的伦理本位和道德价值标准,其中君主的表率作用亦不乏其中。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福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福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榕政办〔2007〕10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市经委、市财政局制定的《关于福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七月二日



福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市经委 市财政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宏观导向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根据《预算法》和《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榕政综[2006]50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是指由市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包括招商经费补助、技改贷款贴息、企业技术中心奖励金、“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补助、名牌和商标奖励资金、质量体系认证奖励金、节能补助资金、中小企业生产性贷款担保补贴、农产品产业化和绿色食品深加工扶持资金以及根据市政府工作重点确定的与扶持工业发展相关的其他专项资金等。
第三条 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原则。
(一)申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必须遵循,同一项目只能申请享受一项市政府出台的项目资金扶持政策(包括非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不得向多部门申报政策扶持。
(二)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企业应在项目申报当年有新增税收且扶持金额不能高于项目申报企业上年度上缴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
(三)对新上的高新技术、节能减排以及实际投资额巨大、前景看好、能起到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在建设期经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可以安排适当扶持。
第四条 成立福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经委、市财政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
第五条 市经委是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业务主管部门,市财政局是工业发展资金的审核、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市经委负责所分管扶持项目的业务管理。包括会同市财政局发布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制定项目扶持政策标准导向和年度工作方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财政局负责资金预算管理。包括与市经委下达资金安排计划,审定项目资金扶持条件和标准,办理资金审拨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六条 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方式。
第七条 市经委在安排年度贷款贴息和资金补助项目时,应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贷款贴息和资金补助的条件、专项、范围、重点、目的、预定目标、实施时间及支持标准等。工作方案可按专项分别制定,不同的专项可根据不同情况设置相应的内容。
制定工作方案时,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减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凡不涉及保密内容的,工作方案均应公开,以便于企业遵照执行。
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符合规划、节约、环保、土地、劳动、安全和建设项目强制性标准与规定。
第八条 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程序为:发布指南、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小组审议、项目公示、上报审批、下达资金、监督检查。
申报
第九条 每年年初由项目主管部门市经委会同市财政局根据预算安排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向社会发布各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第十条 申请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应按有关申报指南所确定的范围,由项目承办单位提出申请,按税收隶属关系,县(市)区所在地企业由所在县(市)区经贸(发)局会同财政局申报,市属企业由市直各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向市经委及市财政局申报。
第十一条 企业申请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应提供以下文件材料:
(一)项目申请报告。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申请资金无偿补助和贷款贴息的主要原因和依据;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的文件(复印件);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五)上年度完税证明;
(六)申请无偿资助企业提供的已投入自有资金合法有效凭据;
(七)申请贷款贴息的企业须提供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合同和已发生的贷款凭证复印件;
(八)其他各专项安排需要的材料(含招商到资证明、产学研协议、高新技术项目证明、节能监测报告书、名牌和著名商标批件、环评等)。
第十二条 申请单位对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的,在三年内不予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情节严重的永久取消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扶持资格,并予通报,情节恶劣将通知相关监督检查机关进行调查处理。各县(市)区经贸(发)局和市直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提交的材料真实性、可靠性做出评价,并如实提出意见。如出现重大失误或多次失误,将予以通报批评。
审批
第十三条 市经委负责对所分管项目实施初审。主要从提供的相关材料是否完备、有效,是否符合资金申请条件及要求等方面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名单。
第十四条 组织专家评审。市经委负责专家评审的组织实施,市财政局对专家的选择和评审过程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 进行现场核查。根据专家评审的结果,对通过的企业,由市经委会同市财政局就企业申报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包括查实必要的财务凭证),如有需要由市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开展核查,核查内容主要是企业申报项目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第十六条 项目资金审议小组审议。市经委与市财政局组成的项目资金审议小组对项目现场核查情况和扶持意见进行审议。
第十七条 上报审批。经公示符合相关条件的项目,由市经委、市财政局联合上报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八条 下达资金。根据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审批的结果,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经委联合下达项目资金。
第四章 监管
第十九条 贷款贴息和无偿补助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到项目单位。
第二十条 资金到位后,市财政局负责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市经委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市财政局组织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及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各项目单位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管理和使用扶持资金,并于三个月内将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反馈市财政局,并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申请并取得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企业有以下情形者,除将已拨付资金全额收缴国库外,市财政局将停止对项目单位的一切资金扶持,对有关人员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一)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挪作他用;
(二)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骗取项目资金;
(三)拒绝有关部门依法监督检查,或对有关部门依法监督检查不予配合。
第二十二条 市经委和市财政局应于项目资金安排的次年一季度前对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总结,并上报市政府。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对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和论证、监督检查、绩效评估和审计等管理性支出,按各项资金一定比例据实列支,但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第二十四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卫生部关于对异地职业病诊断有关问题的批复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对异地职业病诊断有关问题的批复

卫法监发[2003]298号


广东省卫生厅:

你厅《关于异地职业病诊断有关问题的请示》(粤卫[2003]302号)收悉。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

一、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在申请诊断时应当提供既往诊断活动资料。某一诊断机构已作出职业病诊断的,在没有新的证据资料时,其他诊断机构不再进行重复诊断。

二、在尘肺病诊断中涉及晋级诊断的,原则上应当在原诊断机构进行诊断。对职业病诊断结论不服的,应当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申请鉴定,而不宜寻求其他机构再次诊断。

三、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诊断,凡违反规定作出的诊断结论,应当视为无效诊断。

此复。



二○○三年十月十七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